茶道起源
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,卻具有日本民族味。它有自己的形成、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。日本茶道是在「日常茶飯事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,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、哲學、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,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。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,而且通過茶會,學習茶禮,陶冶性情,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。正如桑田中親說的:「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、娛樂,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。」十六世紀末,千利休繼承、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,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。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。剖析利休茶道精神,可以瞭解日本茶道之一斑。
日本茶道
「日本茶道」是由日本品茗茶點所發展出來的飲食文化,以道路之「道」為名,表示在品茗茶點時必須依循一定的形式與格律。然而,茶道並未因形式而限制了趣味性與重要性,反而因為這個固定與堅持,提升了文化內涵與特色,並在國際化的推波助瀾下,廣泛的流傳到世界各國。
日本文化
被西方喻為世界第一禪學大師的鈴木大拙先生曾於<禪與日本文化>一書中,以<禪與茶道>一文點出日本茶道與禪的關係,同時也為「日本茶道」在日本文化中確立出無法動搖的地位。
茶道是日本傳統文化中的奇葩,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,它是禪宗日本化以後孕育出的一種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文化式樣,茶道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,它包括了 宗教、藝術、哲學、修身、社交等文化,涵蓋著日本人民的生活規範, 是他們的心靈寄託,研究日本茶道是瞭解日本、研究日本的捷徑之一。
茶道
茶道,其實是一種茶敘的儀式,日本自古以來,稱之為「茶之湯」,而喝茶的敘會則稱為 「茶會」。 茶道是由遣派往中國的日本僧侶,在中國的唐朝把佛教和茶一起帶回日本的。
公元八零五年,傳教大師自唐歸日,帶茶種播於比叡山麓,翌年著名的弘法大師亦扔攜回茶種由行腳僧遍傳金國;其後由於平安時代末期,在源平氏相爭之亂世下,喫茶一度息微,直至公元一一九一年襌僧榮西把茶樹從中國移植至九州,令茶會再度興起;而宇治至今仍為日本產茶中心。其後榮西著「喫茶養生記」一書,把茶推許為壽靈丹。
宗旨
千利休將標準茶室的四張半榻榻米縮小為三張甚至兩張,並將室內的裝飾簡化到最小的限度,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的擺脫了物質因素的束縛,使得茶道更易於為一般大眾所接受,從此結束了日本中世茶道界百家爭鳴的局面。
以往茶室的入口會按客人身份的貴賤而分開,千休修訂了不分貴賤全部都要從卑賤的入口進入,令每個人在進行茶道時都以平等謙卑的心態來進行。茶室的擺設及茶花的配置均以樸實為主,摒棄豪華的作風。千利休的弟子遍及各階層,亦因此把茶道廣泛地普及至社會各階層。
所謂「四規」: 「和」 和就是和睦,表現為主客之間的和睦。 「敬」 敬就是尊敬,表現為上下關係分明,有禮儀。 「清」 清就是純潔、清靜,表現在茶室茶具的清潔、人心的清淨。 「寂」 寂就是凝神、摒棄欲望,表現為茶室中的氣氛恬靜、茶人們表情莊重,凝神靜氣。 所謂「七則」: 茶要濃、淡適宜。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。茶水的溫度要與季節相適應。插花要新鮮。 時間要早些。 不下雨也要準備雨具。 要照顧好所有的顧客,包括客人的客人 。
茶會
茶會之前,主人要首先確定主客,即主要的客人,一般為身份較尊貴者。確定了主客之後再確定陪客,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關係。一般茶會的時間為四個小時,太長容易導致客人疲憊,太短又可能無法領會到茶會的真諦。 客人提前到達之後,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來觀賞茶庭並體會主人的用心,然後入茶室就座,這叫「初座」。主人開始表演添炭技法,因為整個茶會中要添三次炭(正式茶會的炭要用櫻樹木炭),所以這次就稱為「初炭」。
之後主人送上茶食,日語為「懷石料理」(據說和尚們坐禪饑餓時將烤熱的石頭揣在懷裡以減少饑餓感,故稱)
用完茶食之後,客人到茶庭休息,此為「中立」。之後再次入茶室,這才是「後座」。後座是茶會的主要部分,在嚴肅的氣氛中,主人為客人點濃茶,然後添炭(後炭)之後再點薄茶。稍後,主人與客人互相道別,茶會到此結束。
茶道禮儀
客人要帶備摺扇,懷紙,袱紗等。但為免影響茶香,不宜攜帶香囊或香水。客人通常分主客和次客,入茶室後亦按主次入席,主客亦稱為正客,坐於最接近主人家之席。
客人通常分主客和次客,入茶室後亦按主次入席,主客亦稱為正客,坐於最接近主人家之席。客人進入茶室時,通常先要鑑賞茶室內的掛軸字畫及茶室插花。客人隨之按主次入席。當亭主開始沏茶時,客人最出懷紙,順序各最食一件茶果子。
當亭主奉茶時亦先奉正客,客人取茶後,以左手托碗底,右手扶碗邊通常要將茶碗轉動兩次,將茶碗的正面花紋轉回向著亭主以示禮貌。普通以三口半喝完碗內的茶,並抹拭一下喝茶的碗口,鑑賞一下茶碗後交還茶碗。用茶完畢後,亦由正客向主人提出鑑賞茶道具。主人攜用具退場後,客人才順序離開,茶會才告正式結束。
1.待客人依次入座後,亭主先後分三次將水指,茶碗、茶筅、茶杓、柄杓、蓋置等用具從準備室拿出來放於點前席前
2.向客人作禮後,按一定的方式摺疊袱紗,象徵式抹拭茶器及茶杓,以示淨化。
3. 左手持柄杓、右手打開釜蓋,杓熱水注於碗內,將茶筅放入攪動、象徵式清洗茶筅及將茶碗弄暖,隨後將廢水倒去,用茶巾拭乾茶碗,向客人作禮示意開始沏茶。此時助手向客人奉上茶果子。